ZKX's LAB

为抗击新冠肺炎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2020-11-10新闻31

市中医院(市中医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研发针对不同证型的新冠肺炎患者的院内制剂。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1月9日,位于市中医研究院的中药制剂研究所实验室,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仔细比对着藿朴透邪合剂的质量监测数据,以进一步完善其药学研究。

藿朴透邪合剂,是此次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中药制剂之一。经过紧急科研攻关,市中医研究院研发出新冠肺炎预防方及3个院内中药制剂。

24万余付中药先后送往全市各地

时间回到1月22日下午。市中医研究院会议室内,一叠叠资料堆放在长方桌上,桌旁十多名中医专家激烈地讨论着:“这属寒湿疫,应驱寒湿。”“是瘟疫,应清热祛湿解毒。”“是体内正气虚,要扶正气。”……

作为重庆市疫情防控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延萍综合专家意见、病例分析后“划出重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新冠肺炎符合“疫病”特点,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兼顾化湿、去邪、泄浊等法对抗“疫戾”之气;而预防更关键,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所以应马上制定预防处方,这个方既要安全有效,又要兼顾口感、药价,故用药数量亦少,剂量亦轻灵。

按照这一原则,专家们精挑细选、悉心甄别的预防方出炉:15味药降至10味,价格也大幅下降,预防处方仅在8元左右。随即,24万余付中药先后送往全市各地,4万人服用。

3个院内中药制剂先后获批

从今年1月起,驻点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市级中医救治专家组组长、市中医研究院古验方研究室主任李群堂及其专家团队就没闲过,除了要进入隔离病房对确诊病人进行切脉辨证外,还要收集患者诊治数据,并发回研究院。

每天的数据传回后,后方的研究团队就开始整理和分析数据,结合国家卫健委的治疗方案,以及重庆临床实际,不断地研究总结,第一时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凝练病因病机、开展分型论治,确定基本方药。几轮下来,中医防治方案成熟,市卫生健康委原定2月中旬推出的重庆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于1月30日问世,提前了半个多月。

李延萍领衔的中医药科研攻关团队又锁定了两个行之有效的基本方药,一个是针对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藿朴透邪合剂,第二个是针对普通型患者的麻杏解毒合剂。但制剂须报市药监局审批,才能尽快用于临床。为了抢时间,团队白天黑夜轮轴转,做实验、定工艺,整理数据、编制资料。

抢救生命,从来都是争分夺秒。基本方药定下来的当天已是晚上七点半,当天深夜首批制剂样品便熬制和分装完毕;3天后,制剂申报材料准备完毕,报送市药监局启动应急审批;2月21日,两个中药制剂获批,制剂从申报到获批投入临床使用仅用了一周时间。随即,4000余瓶合剂配送到集中救治医院和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加快了患者的诊疗救治进程。

今年5月,用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柴胡甘露合剂也获得应急审批。

拟建区域特色中药制剂研发与应用中心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到92.45%,发挥了独特作用,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市中医院(市中医研究院)院长左国庆说,这得益于市中医研究院多年来的积累。近年来,该院着力打造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高级职称专家从235名增加到470名,博士从12名增加到146名,硕士由145人增加到787人。

下一步,该院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区域特色中药制剂研发与应用中心,依托该院已建成的重庆市中医特色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制剂研发实验室、制剂质量检验实验室、制剂生产车间等配套设施,重点开展中药制剂研发、中药材炮制与饮片加工、制剂产品中试、医疗机构制剂生产等,大幅提升我市制剂研发能力,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剂质量。同时,遴选一批潜力中药制剂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中药新药。

本报记者 李珩

#新冠肺炎_社会#制剂#肺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