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果,移民群众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信念,从吕梁山的千山万壑中搬离,4654户15473人搬入新居。但是如何融入城镇,开始新的生活,又成为摆在每一个搬迁家庭面前的新问题。
搬迁群众有了新烦恼:孩子放学到家了自己还在附近打工,放暑假无人照料看管,更容易放了“羊”。不少父母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功课,又希望孩子能像城里学生一样有丰富的课外生活。
为此,正在积极探索共青团改革的石楼县团组织找到了工作抓手,着力推进“团干部+青年志愿者”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探索引入专业社工力量破解移民融入难及青少年关爱缺失等问题。通过在移民搬迁社区建立青少年社区空间,结合异地扶贫搬迁和共青团阵地建设发起志愿服务项目,移民社区的青少年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这里,团石楼县委结合山西省“青春兴晋”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了“四点半课堂”,支教的大学生们白天在当地学校备课上课,学生放学后他们就到四点半课堂为搬迁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还开设了舞蹈、健身、趣味阅读等课程,实现了参与服务青年和接受帮扶青年的有效对接。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山西籍暑期返乡大学生们也参与进来。“假期里我们还带着社区的孩子去做户外活动,讲述环保知识,陪他们一起快乐地开眼界、长知识。”来自大同大学的支教团成员张沛杰说。
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刘辉感受到,服务搬迁社区孩子的价值不仅仅在孩子身上,一个成才的孩子有可能让整个家庭摆脱贫困。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内越来越多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起了团组织,这些团组织结合实际为社区提供品类多样的志愿服务。他们也同样面临很多困难:开展活动场地不足、经费保障水平不一、安置点青年流动性大、服务难度大、团干部身兼数职精力不够,等等。
“脱贫攻坚本身就是场硬仗,困难越多我们越要努力。”团石楼县委副书记郭建明介绍,今年暑假,石楼共青团在艰苦条件下“小而精”的尝试让自己感触很深,由于社区没有多余的场地,“四点半课堂”就在搬迁社区楼层间的半开放空间,团组织从附近学校淘来不用的桌椅,每天开课至少有30多个孩子来这里学习。”原本不起眼的小场地成了暑假中这个移民社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唱着“早起叠被抹布擦,衣物用品别乱搭”的童谣,也带着家人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负责同志说,经过一段时间抓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团建的摸索,基本掌握了团组织能提供哪些有效服务,未来需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强化团的政治功能,拓展团的社会功能,制定服务标准,不拘泥于硬件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尽可能将服务对象变成工作力量,用“小而精”的项目打造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的升级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