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步迈向机械化、规模化、品牌化种植的关键因素,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先决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作为,整合原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小农水建设三个不同部门职能,对质量标准、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不断优化创新,特别是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确保了这项系统工程的资金安全、人员安全、质量安全。
记者 罗远文 罗朝阳 通讯员 陈明/文 刘颂/图
一篇《桃花源记》,让桃源名扬全国。
桃花源里好耕田,既是桃源的历史定位,也是桃源的现实写照。以粮食生产为例,桃源县常年播种面积184万亩,总产稳定在75万吨以上,长期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称号。
桃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点鲜明,“办点示范、集中突破、带动大面”是基本原则,工程实施中统筹兼顾现代农业、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需要,每一处力争强化产业基础、疏通民生堵点、保护美丽生态,真正做到了建设一处、受益一处、推动一片的效果。
统计资料显示,桃源县已经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3.4万亩,在144.8万亩耕地面积占比达到了44%,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六连增”!
10月12日,桃源县枫树乡大马山村,工人正在修建灌溉水渠。近年来,桃源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朝着“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目标,推动当地农业平稳健康发展。
新工艺 新农田
工艺创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永恒主题。
若干年前,说到农田改造,习惯沟底硬化,边坡水泥上顶,由于没有阻滑墙,少有伸缩缝,几年之后“起泡、滑坡”等现象层出不穷,很多沟渠失去了水体净化、生态修复功能。
常德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充分考虑当地农田土质、地形地貌、水体流向等客观实际,有的放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桃源县格外注重工艺创新,譬如:骨干渠系水量大,流速快,以块石干砌为主,既紧固耐用,又相对加宽了道路;边坡“护理”广泛推行生态连锁砖,在阻滑墙支撑下,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施工时长,小花小草还可以借缝生长;作业观光两用道,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让生态透水混凝土技术唱主角,不积水,少起灰;实施卡式压顶、生物通道(蛇形、蛙形等)等单体工程,开创了全省先河。
陬市镇小马山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是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缩影。堰塘迎水面采用浆砌石护脚,上部做亲水植物护坡,浆砌石护脚有利于稳固堰体基础,植物护坡可防止水土流失,利于水体交换;堰顶步道选用高强度材料透水砖铺装,使用年限在30至50年,同时铺装彩色透水砼;四周排水渠在浆砌基础上渠面全部采用格栅封闭,落差较大处设置生态跌水,能有效防止不利天气渍水内涝。
重统筹 高收益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桃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尤其注重高位策动、顶层设计、综合治理。
以前,农田建设“三家”各自为政,各有标准,各有侧重,极个别项目区由于缺乏全局思维,治理之后大雨会淹死,连旱会干死,让老百姓说“闲话”,就是治理区域和外界渠系水道出现了“肠梗阻”,区域内等高截流等水利措施考虑不够。
如今,桃源县对以前有瑕疵的项目“回头看”,找原因,想对策,抓源头。项目设计体现强烈的现代意识,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集于一体,期待起到“一通百通”功效。
例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理念优先。沟渠淤泥回“田”,堰塘淤泥挖走,水流更畅,蓄水更多,排灌自如,黑臭水体消失;项目区注重长远生态,对群众生产生活回归自然“添砖加瓦”,绝大多数配套建设小型休闲广场、亲水平台、雕塑绘画、绿植景观。
一番综合治理之后,桃源县一个个项目区变化翻天覆地,清爽、干净、整洁、耐看,像荷花走廊、幸福屋场、梯田茶园、采摘基地、亲子游道等人文自然景观争奇斗艳,互领风骚,很多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目的地。
2020年,桃源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含节水灌溉0.5万亩),预算投入建设资金1.29亿元。建设重点覆盖枫树、陬市2个粮食主产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13735户,预测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475万元。
桃源县陬市镇高标准农田鸟瞰图。
大投入 强特色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表面看来,就是整治田间沟渠、道路、堰塘等农田基础设施,培育基础地力,使耕地高产稳产。桃源县在认识上更深一层,将其作为农业“促转型、兴产业、助增收”的头道工序,服务于全县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服务于优势农产品区域总体布局,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向项目区汇集,向农业领域汇集。
资金投入,是衡量要素汇集的硬指标。除中央和省级投入外,桃源县逐年提高新增土地出让收入投入比例,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19年,桃源县平原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达到2000元/亩,丘陵山区达到3000元/亩,其中县级社会资本投入达400元/亩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关注粮食、茶叶产业发展,许多零零碎碎的丘块,个别长期抛荒的农田,集中后已经连成一片,水通路畅,从无人问津悄然变为优先流转的“香饽饽”,农户每亩土地流转纯收益至少增加100元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之后,提高了项目区土、水、肥资源利用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强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亩以上;项目区土地保护、森林保护更加具体,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订单农业、加快土地流转提供了保障。
桃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构建以富硒稻米为龙头,以富硒茶叶、功能油品为重点,以富硒畜禽、果蔬、蜂蜜、红薯、皇菊等为特色的“1+2+N”产业体系提供了现实支撑。如茶叶种植面积15.27万亩,总产2.25万吨,产值9.2亿元。蔬菜播种面积30.5万亩,总产76.79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桃源红茶”被纳入湖南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