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医学小常识】地铁里的新装备,你造吗?

2020-11-05新闻12

地铁里的新装备,你造吗?

李岩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师简介:中西医结合博士,擅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打开浏览器,输入“地铁是城市的”,看看会跳出什么来~

地铁是城市的名片,各个城市新建的地铁站,或高端大气,或简约时尚,都代表着城市的活力;

地铁是城市的血脉,各行各业的人们每天通过地铁穿梭在城市中,完成着城市的新陈代谢;

地铁是城市的窗口,这里和这里走出的人们,都展现着城市的勃勃生机……

地铁是城市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统计,北京地铁日最高客运量达到1300万人次以上,相当于一半儿的北京人都乘坐了地铁。地铁里有相遇的惊喜,有送别的伤感,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但是,也有惊险在这里发生。人流量大,地形复杂,一旦有病人在地铁里发生危险,抢救难度就会非常大,从2016年至今,北京地铁内共发生过多起乘客站内猝死事件。

基于这种现状,好消息来啦: 2022 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 AED 设备全覆盖。

2020 年 10 月 27 日,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工作。预计2022 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 AED 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 80% 以上。

什么是AED呢?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简称,可用于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工作。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倒地1分钟内若有人用AED结合心肺复苏的形式对其施救,救活率会超过90%;此后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生还概率则降低7%-10%。通常患者倒地后4分钟内是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救援时间;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对于患者的施救动作需要AED和心肺复苏结合使用才能有所成效。

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90%的猝死发生于医院以外。地铁、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场所人员密集、流动量大,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多发区域。地铁里的这个新装备,一定会为猝死患者的紧急抢救带来极大的支持,成为猝死病人抢救的第一站。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猝死这么危险,及早识别猝死风险,防患于未然,才是挽救猝死高危患者最为有效的方式。猝死一般指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死亡,其中发病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就是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往往也通过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引起猝死。心律失常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平时出现的心慌,心悸很多都与心律失常有关,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也会通过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那么什么样的心律失常会有风险,哪些心律失常又是比较安全的呢?要想做出明确的判断,单纯靠症状和一张心电图是远远不够的。

发现心律失常,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同时会进行心脏超声、生化、动态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以此对心律失常有更明确的诊断。在这基础上,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还要完善原发疾病的检查;如果是特发性的心律失常,我们需要评估心律失常的风险,低危的心律失常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就可以缓解;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等多种现代技术进行治疗;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调理,中医药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起到显著的减轻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等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以中医气血理论为指导,依托高端电生理平台,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各类心律失常。如果您心慌了,不知道怎么办了,来找我们的医生吧。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 李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