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指尖城市】为法添“智” 天津市三中院推动司法为民落地开花

2020-11-04新闻3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

如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为法院工作安装了“智慧大脑”,从立案到审判,当事人在家里也能打官司,免去奔波之苦。10月29日,记者跟随“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天津市第三中级法院(以下简称“天津市三中院”),零距离感受“智慧法院”是如何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诉讼服务的。

天津市三中院智能云柜

走进诉讼服务中心,一台外形酷似快递存柜箱的智能云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天津市三中院告审庭干警刘文扬介绍,智能云柜用于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法院内部之间诉讼材料的收转,进一步解决提交材料不规范、材料提交安全性的问题。当事人登记之后通过二维码存件,智能云柜系统会自动将取件信息发送至案件承办人的手机上,法官凭借短信验证码或刷脸取件,实现对诉讼材料的智能监管,做到了全程留痕、有迹可查。

“从使用以来到现在6个月的时间,智能云柜系统平均每天使用在四次以上。能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畅通人民群众向法院和法官递交诉讼材料的渠道,从而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刘文扬说。

过去,当事人起诉案件,常常需要两地奔波、舟车劳顿。如今,通过跨域立案这一利器,当事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向千里之外的法院申请立案,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天津市三中院告审庭干警白杰介绍到,该院设立跨域立案专门窗口,协助当事人向异地法院网上提交立案材料,异地法院审查通过后直接予以立案。自开通以来共受理跨域立案35件,申请执行案件3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的理念,做到就近能立、少跑快立、远程跨立。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法院诉讼的便利,解决了异地诉讼难等问题。

智慧法院建设体现在法院的审判业务部门来说,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开庭。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授权登陆“云间”,身处两地的双方当事人就出现在了天津市三中院审判法庭的电子显示屏上……天津市三中院启用“云间”法庭,开启了运用网上庭审系统办案的新模式。双方当事人足不出户,全程通过手机完成庭审询问、举证质证、笔录查看、网上签名等程序,既规范又便捷,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当下的司法需求。

天津市三中院“云间互联网庭审系统”

“互联网开庭的另一个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多方共同连线审理类型化案件,最多可同时容纳六名当事人共同开庭,极大的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其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和答辩意见,对于自身的应诉答辩也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天津市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四级法官助理韩琳向记者介绍,由于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比较多,外地当事人偏多,使用互联网开庭的比例较高。今年该院知识产权法庭一共受理案件2497件,其中通过互联网开庭或证据交换的案件达500件左右。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法庭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灵活、多元的诉讼服务。

“最开始知识产权法庭只是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简单的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对于一些涉及实物证据、或者是比较复杂的案件,我们的应用较少。”韩琳介绍到,如今,一些涉及实物证据的专利案件也可以采用互联网庭审的模式,通过扩大这种新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好的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在今年4月21日该院公开开庭审理的一起侵害专利权纠纷的案件,通过在会议中多增加一个端口,由法官助理通过手机,实时的近距离向双方当事人展示实物证据,便于当事人举证质证并进行技术比对,实现了更好的庭审效果。

为了解决案多人少任务重、开庭效率低等问题,天津市三中院在全市率先试点“讯飞法官辅助系统”。记者了解到,系统分为三屏,左边为笔录同步区域,中间为案件材料目录展示区域,电子质证查看区域。屏幕的左下方为法条检索模块。“该系统有庭前证据查询、语录同步、自动编页等功能,可以实时查询法规条例,提高庭审效率。在法庭辩论中,法官可以做重点标注,展示给原被告,保证庭审过程完整性。”天津市第三中级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处宋一非说。

据悉,天津市三中院在31个科技法庭部署智慧语音庭审系统,实现法院全覆盖。正式使用开庭场次月均600场,整体使用率达90%以上。“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转写代替传统书面笔录。转写准确度高,速度快,基本可实现随讲随转。”处宋一非说。

此外,为不断完善智慧法院建设,2020年8月,天津市三中院率先在全市试点电子签名版。在开庭结束后,往往由于笔录页数较多,浪费较多时间在每页进行签字,通过使用电子签名版,只需签字一次即可在每页形成签名,有效节省了开庭时间。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