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评|新能源车的小目标与大计划

2020-11-03新闻16

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给新能源车产业提出新的目标,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正式稿在2025年的愿景方面,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由25%降至20%。但正式稿重视充换电服务,提到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希望通过配套设施的改进,为市场做大做强提供保障。

过去几年,中国从上一轮新能源造车狂热追逐中走出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外部市场的大浪淘沙,置身其中的车企也经历了自我发展的跌宕起伏。以特斯拉入华为重点,在“狼来了”的竞争环境中,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学着被迫成长。与此同时,补贴退坡之后,保护伞落下,形形色色的入局者终于到了真正各凭本事吃饭的时候。

那些带着假面的造车势力黯然离场,那些有实力留下的企业则加速成长。需求被空前激发的同时,一个越来越广大、越来越真实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在车企和政策之间,政策和消费者之间,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拉扯中不断发育。

这个越来越大的市场依然有数不清的烦恼。有产业链的受制于人,有经销商对电车赶超油车的疑惑,有消费者里程的焦虑和安全感的缺乏,有配套设施的力不从心,有细枝末节的照顾不周。政策多一点,还是市场多点,可能难有规范答案。

但已知的思路里,自主品牌要向核心竞争力求解,“鲶鱼”也要适应新市场的游戏规则,政策制定者更要学会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行业环境。

顺着规划,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依然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而留下来的中坚力量将从布局造车本身,走向产业链的更深处。现在看到的技术、服务、成本和基础设施,都是制约因素,又都是革新的重要推力。具体到充换电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推广,具体到电池领域可能是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押宝博弈,关联到中国电动车电池产业最重要的变局转折。

传统车企全面转型发力,外资品牌跃跃欲试。新的十五年,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仍有更多故事。而汽车行业大变革的前奏,将从更低的能耗、更长的续航时间、动力的提升、充电时间的缩短开始,而有一天 “电车比油车”卖得更好便顺理成章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