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个小学妹,以前每次见到她都笑眯眯的跟我打招呼。我们俩是老乡,所以聊天时会用到家乡话。
自从毕业后,就没联系了。
直到最近,无意中看到她的一条朋友圈:
大家好,我是小丽的妈妈,小丽已于10月11日离世,感谢大家对她生前的照顾……
短短的20几个字,让人惆怅不已,她是95后呀,这么年轻,为什么会离世?
我间接通过她的同班同学才了解到真相:小丽考研三次失败了,早前就有轻度抑郁症,这次的失败给她打击很大,正好也赶上她爸妈闹离婚,一时想不开就……
近年来,新闻时不时会报道抑郁症的消息,悲剧发生后,总有很多人劝说要坚强,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新闻主角”。作为年轻人,到底该如何避免抑郁症呢?
一、抑郁症正呈现低龄化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的抑郁症发病率达到3.02%,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4000万的抑郁症患者 。但是,就诊率却不足10%,这跟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可见有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专业治疗。专家认为,在全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最广为人知的,但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种精神疾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抑郁症,其实,从整个环境层面来看,不管是哪种心理疾病的流行,都离不开所处的大环境。跟以前相比,现在整个社会的抑郁症发病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那么,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得抑郁症呢?
1.功利性的养育。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很多外在目标,比如考试的分数、高薪工作、名校经历、是否比别人更优秀等,导致一个人的精神被不断消耗,一旦这些目标坍塌,人就容易的抑郁症。
2.功利性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面。现在的年轻人似乎过得越来越现实,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昂的房价、快节奏的生活,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在精神上却感到焦虑和无力,让年轻人疲惫不堪。
最后,跟最近几年心理学的兴起有关。这就导致从统计层面来看,得抑郁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二、抑郁症有两个高发年龄段,要注意
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发年龄段:就是在二十岁左右和四十岁左右。
从生理上来看,处于从青少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阶段;从心理上来看,需要面对生活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加快等问题,所以很容易出现抑郁症。
三、你有没有抑郁症状?
有些人虽然经常听到抑郁症这个词,但是对抑郁症的症状却不清楚,甚至当自己有抑郁症的症状时也不自知。通过下面3方面的症状表现,就能发现抑郁症的蛛丝马迹。
1.情感症状:核心症状是情感低落,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没动力,行为变得迟钝、思维不活跃,不愿意做事,也不愿意出门和交友等。
2.身体症状:身体症状会更加明显,但很容易被忽略。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出现胃口不好的症状,以为是消化疾病;有些患者感到胸闷心慌,可能会以为是心血管疾病。如果检查发现并没有得什么病的话,就要考虑是抑郁症的症状。
3.认知症状:在工作中会感到注意力下降,记性变差,做决策时容易犹豫不决,工作效率变低。
四、60%的抑郁症会复发
目前,我国有庞大的抑郁症人群,但是就诊率却不足10%,有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专业治疗。那么,现在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呢?
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进行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的效果快,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同时还要进行辅助治疗,比如心理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对于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一般会接受急性期治疗、补充治疗以及维持治疗,这需要1-2年的时间;然后观察效果,如果病情恢复到正常,就可以减量服药甚至能停药观察。
但是抑郁症容易复发,约有60%-70%的患者容易复发,这种情况就需要继续巩固治疗。如果出现3次以上的复发,那么就要长期治疗,像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样需要终身服药。
五、比吃药更重要的是自救
在抑郁症患者的圈子里,有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叫做长风(化名)。他曾经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但是经过20年的抗抑郁历程,从抑郁症患者变为康复者,长风最大的感受是:所有的互助归根结底在于自助。那么, 抑郁症患者该如何自救呢?
1.要有强烈的生存意志。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没有人可以完全复制其他人的成功经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抗抑郁的过程中,比吃药更重要的是自救,真正能救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有强烈的自我意愿去自救。
2.找到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比如长风在抗抑郁时选择了跑步,他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节方式。其实,运动在治疗抑郁症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医学研究所证实。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抑郁症患者,关键不在于用哪种具体方式,而在于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
3.直面抑郁,不要恐惧。在长风看来,跟抑郁症的斗争是一场修行,既是行动方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要想打败抑郁症,就要直面它,不再恐惧它。
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度在近几年不断提升,表明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