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鄂州优化营商环境见成效,市场主体加速发展

2020-10-25新闻6

【落实“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鄂州优化营商环境见成效,市场主体加速发展

中新网鄂州10月25日电 (记者 张旭)扫描营业执照右上角的二维码,登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便可查询企业主体在登记、备案、许可、监管等方面的许可证事项及信息。

在湖北省鄂州市民中心,鄂州市市场监管局首席审执官吕朝煌向中新网记者演示了这一幕。这正是鄂州近年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鄂州市市场监管局首席审执官吕朝煌在做介绍。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减证提效,带动新一轮市场主体加速发展

早在2019年6月,为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鄂州市就印发“推行‘一窗受理、集成通办’改革实施方案”。

今年7月,在湖北全省一盘棋基础上,鄂州正式推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四个环节压缩为一表申请、一窗发放两个环节,实现企业开办四个部门的业务申请和出件只到“一窗”、只进“一网”。同时,将全市企业开办时间由2.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并实现成本零费用。

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方式,鄂州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一送三免”服务,即赠送一套三枚公章,免费邮寄证照、免费复印资料、免费停车服务,进一步利企便民、降低成本,增强企业获得感。目前,鄂州市已向1206家新设立企业赠送了印章,为企业节约费用近20万元。

鄂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免费送章专区。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今年8月28日,鄂州市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一照通”改革试点,通过市场监管“一照通”平台,将食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计量、检验检测等6大类19小类行政许可证信息全部整合,并通过二维码的方式集中体现在营业执照上,对企业只颁发营业执照,不再颁发其他许可证。

“一照通”改革的实施既实现了大幅减证照,也实现了群众少跑路和行政降成本。截至目前,鄂州市市场监管“一照通”系统已归集市场主体营业执照11.07万份,行政许可证2.98万份,减证提效,成效明显。

如今在鄂州,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向好的营商环境正带动着新一轮市场主体加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9月底,鄂州共新登记市场主体907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1959户,比去年末增长4.85%,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27545户,增长5.91%,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0%以上。

迎难而上,创造条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你见过像积木一样拼出来的房子吗?这就是目前方兴未艾的装配式建筑。记者在湖北华恒景利建材有限公司看到,一根根积木般的建材整整齐齐地摆放起来,而在生产线上,还有更多建材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姜志勇向记者介绍建材性能。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这种建材每立方米550公斤,只有水密度的一半,丢到水里可以浮起来,但是保温性强度等都优于过去使用的材料。”湖北华恒景利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志勇告诉记者。

说起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姜志勇打开了话匣子:停业压力大、员工返岗受阻、防疫物资紧缺、供销交通不畅、资金周转困难,一系列难题摆在了公司面前。在鄂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公司迎难而上推进复工复产。

第一,解决返岗难开工难物资紧缺等问题。针对公司员工返岗难问题,协调区防疫指挥部,特事特办,在不违反防疫指挥各项指标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发放公司管理人员通行袖章和车辆通行证,确保公司外出采购基本防疫、生活物资;协调区、镇政府,联系包专车接送公司职工到岗。“公司于3月26日全面复工复产,复工率达100%,并且公司所有员工都进行了核酸检测,建立一人一档的防疫档案,确保万无一失。”姜志勇说。

第二,优先聘用当地职工助力本地就业。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快速协调工作下,公司急招多名本地员工,优先使用本地职工临近就业,相比去年增加本地职工37名,现在本地职工占到公司用工的70%。

第三,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培训。公司在疫情防控上经验不足,员工对新冠病毒了解不够。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指导公司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强化防控宣传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第四,惠企政策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复工复产期间,针对公司反映的营业执照变更事项和土地不动产证的办理问题,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派专班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华容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在该局专班工作人员的协调跟进下,指导及时变更了营业执照,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土地不动产证。公司又一起与银行协调,凭借土地不动产证顺利贷款1000万元,保障了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行。

第五,积极响应需求,完善复工复产工作。公司反映防疫物资紧缺和原材料筹备不足时,市场监督管理局专班工作人员积极与各方面沟通协调,保障各项物资供应,并及时送来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了复工达产。

湖北华恒景利建材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一对一帮扶和服务,激活大学生创业动力

在鄂州青苹果之家基地,记者见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前国家队选手朱舟,他正在和其他教练一起对孩子们进行训练。除了朱舟这样履历显赫的国家队选手,这里还有做快递总代理的中专生、做科技创业的武大毕业生等。

钱城官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青苹果之家的创始人,从2004年上大学开始边读书边创业,16年一直专注于大学生创业、就业与培训。

青苹果乐园里的乒乓球培训场景。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基地实施的“微股东创业计划”和“创业者模式--百创计划”,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创业资金难和商家生意难做的问题;开展以五个“孵化”为核心的创业服务模式,引燃大学创业的“核动力”,即通过“孵化创意”、“孵化项目”、“孵化团队”、“孵化企业”、“孵化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激发大学生创业内核,激活创业动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对一帮扶和服务。

青苹果之家以“帮扶大学生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为己任,通过自身的创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在探索大学生创业新路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钱城官告诉记者,青苹果之家孵化基地共吸纳120名大学生创业入孵,58家小微企业入驻,为响应政府号召,对120名大学生免除租金一年,58家小微企业免场租6至12个月,共克时艰,降低疫情对创业者的影响。

为了让入孵企业在疫期有所收获,基地还推出各种线上直播课程和培训活动,让创业者停工“充电”,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对基地入孵企业开展了线上培训班5次,570人次参加培训;开展线上直播课程学25次,2000多人次参加线上学习。(完)

【编辑:罗攀】

#新冠肺炎_社会#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