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项目部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在烈日下进行焊接作业。
本报通讯员伍宣
日前,随着烧结机台车开始运转,由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冶钢)220m2烧结机项目顺利进行热负荷试车。这也标志着新冶钢220m2烧结机项目正式投产。
新冶钢位于中国“矿冶之都”——湖北黄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作为国家重点特殊钢生产龙头企业,素有中国“钢铁摇篮”之称,承担着军工、国家重大专项及外贸出口等特殊品种钢材的生产重任。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六”飞天和“嫦娥奔月”,“黄石造”特钢产品享誉全球。作为新冶钢的重要参建方,中国五冶集团先后承建了干熄焦、中棒、高炉等项目,这次新建的新冶钢220m2烧结机项目,是新冶钢新一轮项目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对于新冶钢实现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打赢“攻坚战”,打造样板工程
“6米深的深基坑、10米高的高支模、40米大跨度通廊吊装,这3项作业都是高于行业一般标准的,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中国五冶新冶钢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董凌回忆道。根据国家住建部下发的文件规定,超过5米的深基坑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6米深的深基坑里容易发生积水、塌陷等危险。
为了让新冶钢烧结项目深基坑不“坑”,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造成边坡塌方和土体破坏,该项目部提前谋划部署,策划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从现场施工安全文明、质量验收、施工技术交底及组织分工等各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土建队伍进场施工起,该项目部夜晚的灯光便和白天连在一起,施工人员开展“两班倒”作业,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基坑开挖、回填,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质检员随时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就这样,该项目部顺利完成了深基坑工程施工,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成为新冶钢首个样板工程。
打赢“防疫战”,迅速复工复产
2020年1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黄石市正式宣布“封城”。此时,新冶钢220m2烧结机项目还有25人留守现场。“疫情之下,人人自危,项目部党支部是员工的主心骨,要让广大群众在疫情防控一线能够看得见、找得到组织。”董凌说道,该项目部党支部在做好职工心理安抚的同时,按照中国五冶集团要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防疫工作小组,积极采购口罩、消毒水、医用酒精、电子测温枪等防控物资。同时,他们与业主、施工分包单位建立联管机制,深入落实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具体措施,保证了所有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该项目部也抓紧了复工复产的步伐,面对前期大量施工人员无法按计划到岗的难题,项目部党支部亮出了“三板斧”:首先是优化施工工序,面对紧张的工期,项目管理团队全面梳理后续工作量,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其次是延长工作时长,项目部采取了“7进7出”的作息时间,施工人员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每天比平时要多工作3个小时;再次是寻求业主支援,疫情期间,外部的分包队伍短时间内无法进入黄石,项目部便与业主联系寻求支援施工资源,利用新冶钢生产、检修在岗人员及附近施工资源补充劳动力,共计增加了70余名施工人员参与安装施工。凭着这股不服输、不怕苦的韧劲,新冶钢烧结机项目烧结室低跨立柱、行车梁系统及主抽风机室屋架顺利安装完成,各项工期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
抗洪涝、战高温,交上合格答卷
疫情之后又是连续的雨季,7月份的黄石,一共下了27天雨。天气恶劣、持续下雨,面对紧迫的工期节点、繁重的施工任务,该项目部全体员工“小雨当冒汗、大雨抢着干、连续阴雨赛着干”,进行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雨水最深的时候,都淹没到大腿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五冶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工作激情让我充满信心。”董凌讲道。
尽管雨水不断,给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不便,但该项目部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仍头顶安全帽,一身连体雨衣,踏着雨鞋,踩着泥泞就“上阵”了。雨势最大的时候,整个工地都被雨水淹了,然而这并没有难倒五冶人,该项目部通过水泵一边抽水一边作业。趁着雨势稍停的时候,工人们就起早抓紧开工,几乎一整天都扎根在施工现场;遇到关键部位施工时,更是通宵加班作业,充分发扬了“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全力保障了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雨季过后,烈日炎炎便接踵而至。为应对高温天气“烤验”,该项目部党支部及时调整施工人员的作息制度,实行“干两头、休中间”,上午早下班、下午晚上班,避开中午炎热高温的时段。同时,该项目部党支部还采购了大量的盐汽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发放到一线施工人员手中,确保全体员工安全度过酷热的夏季。
战疫情、抗洪涝、战高温,经过17个月的不断奋战,新冶钢220m2烧结机项目顺利投产使用,中国五冶为百年钢厂的华丽蜕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湖北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冶金报》(2020年10月22日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