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国既有繁荣的大一统时期,也有民不聊生的战乱时期,五代十国就是一个战乱时代的典型。
902年局势
五代十国,从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到宋朝979年统一,前后不到百年,皇帝却走马换灯一样,小国林立,争斗不断,而在这混乱的几十年当中,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政坛的不倒翁,他就是备受史学家争议的冯道。
冯道生于公元882年,在大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小时候冯道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摆脱命运的束缚,努力读书,最终依靠自身的本领,在乱世之中身居高位几十年,前后担任了四个朝代十个皇帝的宰相,死后追封为嬴王,可谓是政坛常青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政权的十个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
五代十国
冯道能够在乱世当中长久的身居高位,和他本身的能力分不开,在得到后唐庄宗的赏识之后,不管怎么改朝换代,他都能得到新皇帝的赏识。乱世上位,靠的是刀枪,靠的是争强斗狠,但是军阀们称帝之后,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辅助自己管理国家,马背上打天下不能继续马背上治理,所以无论皇帝如何换,都需要冯道这样的人才。当然了,冯道本身的善于应变也是他得到赏识的原因,乱世之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能活命。
冯道(影视形象)
冯道本人非常清廉,是一个甚至民间疾苦的宰相。他作为宰相,在行军途中依旧和士兵一样,住在草棚子里,睡在枯草上,打胜仗的时候,有士兵给他送来美女,他尽皆收留,但是却悄悄送到他处,等到战争结束就把她们送回家,在政策上,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他曾多次劝诫庄宗减轻农民赋税,居安思危。在人才任用上,他大力提拔有见识有能力的贫寒子弟,而对于那些吃喝嫖赌靠关系的贵族进行打压。
有时候,皇帝死了,国家亡了,冯道作为宰相却大张旗鼓的去迎接侵略者,对于南下的契丹,冯道就是主动找上去的,依靠自己的能言善辩以及真才实学,获得了耶律德光的赏识,虽然表面上冯道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实际上,他是为了保护中原的汉人百姓,契丹南下,中原混乱,北方汉人在游牧民族的入侵之下多有磨难,而冯道在得到耶律德光的赏识之后,依靠自己的权力给北方汉人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也为汉文化的留存除了一份力。
冯道
就是这样一个人,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司马光曾经说过,“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十分鄙夷冯道的政治道德,在他眼里,只要没有从一而终,没能够一直侍奉同一个朝廷和皇帝,就是小人。而王安石对冯道的评价恰恰相反,认为冯道是救世的真儒家,他不拘小节,一心为民。
其实两种评价都有自己的道理,司马光的出发点在于古代社会的忠君爱国思想,而王安石则更注重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认为君主是虚的,百姓才是真正的国家根本。
冯道曾经自我评价“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同时作诗一首言之: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不倒翁冯道,是褒是贬,朋友们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