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内在需求的外显化

2020-10-18新闻17

孩子玩手机、沉迷游戏、吸烟、喝酒等各种不良行为,看起来让人很恼火,父母也总想纠正,但往往换来的是孩子的叛逆顶撞。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满足内在的需求,正是不能被满足的内在需求驱使他们不断的去做这些事。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孩子的所有行为。

大家仔细思考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内在需求的外显化

我们所有的外在行为都是在满足内在的需求,外在的行为是内在需求的延伸。没有一个行为是无缘无故的,它们都是建立在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如果外在的行为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的需求可能会终结,也可能会提出产生更大的需求,采取更强烈的行为,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的外在行为没有满足内在的需求,就会产生两个结果:

1、内在需求被强制终止,自信心受到打击

通俗的说,内在需求被强制终止,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失败。

说到失败大家都懂了,人毕竟只是人,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不可能心想事成,所以失败是常事,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在这方面,体会最明显的应该就是那些做销售的。做销售的有几个没有被拒绝过的?经常是刚见面,话还没有说两句,可能就被赶出门外了。所以经常说,销售是最锻炼人的,因为如果销售自信心不足,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人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人就彻底废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拥有接受失败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接受失败却并不容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孩子对于失败的期望值是低于正常值的。所以,孩子会普遍的过高的估计自己能力,缺乏足够应对失败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会看到,当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应,哭闹、撒泼打滚是常有的事,严重的就可能发生跳楼自杀等行为。

总之,需求不能满足是一种常态,接受这种不能满足带来的挫折感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是人成熟的表现。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内在需求的外显化

2、采用别的方式继续满足需求

当内在需求太强烈时,轻易的终止就不会起作用,就会逼的人们采用别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这就像一条河,你堵住了它这条路,它会再给你冲出一条路来。也就是如果孩子内在需求太强烈,而正常的途径又无法满足,孩子就会采用其他的畸形方式来满足。孩子沉迷手机就是这样。

对孩子沉迷手机来说,如果父母只看到他手机,总想在手机上下手,控制他玩手机,那父母注定会失败。因为手机只是他满足内在需求的外在行为罢了,如果只是禁止了手机,但是孩子的内在需求依然没有被满足,孩子要么对抗父母,继续追寻手机,要么采用别的方式来满足自己需求。但是如果手机也得不到,别的方式也满足不了,那么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

所以,孩子无论是玩手机、沉迷游戏,还是吸烟喝酒,从行为逻辑上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都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某个内在需求。虽然方式不正确,但是至少让孩子的内在心理保持了健康。

那是什么如此让孩子沉迷手机呢?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假如孩子有其他的替代方式满足这些需求,孩子也就不会沉迷于手机。而恰恰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简单了,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渠道,于是孩子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手机这个轻松快捷的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的所有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是扭曲外在行为的具现化,只有解决了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内在需求的外显化

但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很多,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一些错误的方式呢?这就跟人的行为选择标准有关了。

针对同一个需求,会有不同的满足方式。

就比如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会有强烈的获得别人认可的尊重感和归属感。要满足孩子的这种内在需求有很多方式,比如孩子可通过学习成绩好来满足这些需求,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满足需求,或者是通过打游戏好来满足需求……虽然需求是共同的,但是满足内在需求的方式有很多,具体孩子会选择哪种方式,跟内外因素有关:

一、内在因素:

1、自我认知

孩子在面对内在需求要采取何种行为时,是受内在的自我认知驱使的。

当面对一条野狗时,勇敢的孩子会勇敢面对,跟野狗对峙;而胆小的孩子,则会选择落荒而逃。他们的内在需求都是保证安全,但是对自我的不同认知,使得他们做出不了不同行为。

2、习惯

一旦孩子第一次采取的行为 满足了自己的内在需求后,孩子就会建立一种成功模式,下一次,或者类似的行为都会采用相同模式。

比如说孩子通过装病来逃避学习,孩子以后还会通过装病来逃避别的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外在因素:

1、外在行为的便利性

解决内在需求的方法越简单,就越容易被采用。

在这方面,手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孩子要打发无聊的时间,虽然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做游戏、看书、玩玩具,但是所有的方式都不如手机来的简单直接有效。手机里面的花花世界太丰富了,而获取方式又太简单了,所以不仅是孩子沉迷手机,成人也一样采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

2、外在行为产生价值

满足需求的行为很多,但是不同行为的价值不同,带来的满足感也不同,孩子当然最愿意选择那种付出最少,获得的价值最多的行为。

就比如孩子想获得成就感,虽然学习也可以带来成就感,但是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这种成就感并不高,而且付出的努力还很多,这种行为就有些不值。相反,在游戏中,杀人越货更加容易,收获的成就感更加方便,也更高,所以孩子就从一沉迷于手机游戏带来的成就感了。

不同的人对于行为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价值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说社会认同、个人的主观判断、付出时间精力的多少等等。价值不仅仅是客观的,跟个人的主观也有密切联系。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看来有价值,孩子很值得做的行为,孩子却一点也没有动力。

孩子吸烟、喝酒、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是内在需求的外显化

所有的外在行为,没有对错之分,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内在某种行为,对于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行为有好坏之分,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采用更加积极的行为满足内在需求,在长远和现在之间做好平衡,保证孩子的选择的外在行为更加有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