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2020-10-17新闻25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那个被骂上热搜的宠妃张必涵,她仗着宋仁宗的喜欢在宫中嚣张跋扈,连后位都敢觊觎。尽管如此,宋仁宗还是对她呵护有加,连她死后都满足她的心愿追封为皇后,谥号温成皇后。其实一开始她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之前的名号和她的为人不匹配,所以才被改成了温成。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想,不就是一个名称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古代谥号相当于一种荣誉,一种来自大众的认可。除了皇帝、皇后以及大臣等在社会上地位相对高的人物才能拥有,一般人不是想拥有就能拥有的。更何况谥号也不是随便取的,而是大有讲究的,更重要的是还能论字看人品。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谥号的起源

谥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一般由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组成,主要用来概括这个人的一生功过是非,有褒谥、贬谥等。从周朝到清朝,除了秦朝废弃过谥号外,这个制度一直被沿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朝代几乎都有文帝武帝。一般皇后和大臣的谥号是皇帝赐封的,而皇帝的谥号是大臣来封的。比如“孝庄文皇后”就是布木布泰死后康熙帝赐封的谥号;纣王的名字叫帝辛,“纣”就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

谥号也不是随意用字的,要从50几个字中选择,不能出圈。比如“贤”:仁义合道曰贤;“显”:行见中外曰显;“孝”:五宗安之曰孝等等,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谥号的分类

延续了千年的谥号,变化并不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表扬型、批评型和同情型。一般文、武、德、景等为表扬型;纣、炀则为批评型;而殇则为同情型。比如汉高祖之子刘盈即位后,没有什么大作为,但国泰民安,由吕后把持朝政,所以他死后,就被称为汉惠帝。后来两朝出现盛世所以被谥为文、景,即为汉文帝、汉景帝。东汉宦官专权,朝政混乱,所以被称为汉灵帝。隋朝杨广荒淫无道,故被称为隋炀帝。

同情型的谥号一般都是给那种两三岁继位又退位或被杀的皇帝。就像晋怀帝一样:慈仁短折曰怀。他刚继位,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就被敌人杀死了。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从谥号中看人品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都看出来了,谥号即代表一个人的品性。《礼记·乐记》记载:“闻其谥,知其行。”可见想了解一个皇帝的生平如何,看他的谥号就可以得知大概。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毕竟人生很长,做过的事情也不止那么一两件,也不能靠一两件事来概括一个人的行为。比如像那种改过自新的人,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关于古代皇帝的谥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不光有讲究还能看人品

虽然不能全面概括一个人,但是谥号是大众评判,死后才有的,本人并不能未死先知,所以也算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称谓。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创下这样的制度,足见其智慧,无论过去有多少个君王,都可以单从谥号就一眼分辨出哪些皇帝是明君,哪些是昏君。

#谥号#皇帝#人品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