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2020-10-16新闻13

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国与国之间因为利害关系而不断,人与人之间也因为基本的生存关系而剑拔弩张,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也为了能够使各国之间和平共处,重新回到一个平等安定的年代,诸子百家提出了不同的救世观点。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我们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观点大多如出一辙,都讲究君主对臣民的爱,也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当然,这种爱是广泛意义上的尊敬或者帮助,并不是狭义上的爱。

比如说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而且这两种爱的解释也大体类似,比如孟子说尊贤使能,墨子说尚贤事能,意思都是一样的;再比如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墨子则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本质上都是要互惠互利,要相互尊敬,共同发展。

儒家与墨家,对“爱”的异同

那么观点类似的两家,按理来讲应该非常的融洽才对,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墨家和儒家并不和谐,反而吵得不可开交。那么墨家和儒家为什么在几乎类似的观点之下还要发生剧烈的争吵呢?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所导致的呢?本篇文章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儒墨两家为何观点类似,却针锋相对?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两家人对于爱的程度解释不同;通俗点来讲,就是儒家讲究区别的爱,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对等,爱要分类别,分层次,甚至要分性别。但墨家不这样认为,墨家认为爱是没有界限的,也是没有阶级之分的,人与人之间生来平等,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要将爱区别开来呢?

儒家觉得爱也要有商量,墨家认为爱可以没商量;所以,这两家吵得不可开交;那么他们本身对于兼爱和仁爱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又为什么会对对方的观点持反对态度呢

墨家无私的“兼爱”

首先,墨子认为,爱是无私的,既然无私,那么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也不能分亲疏贵贱、民族种族,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人都通通地要爱;这样一种没有等级和差别的爱,就叫作兼爱,也是墨家所有观点中的核心,大概就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博爱吧,就是统一的要爱。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我们甚至可以将这种爱认为是强制性的,因为在墨子的观点当中,没有爱或者不行兼爱社会就没有办法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尔虞我诈,国与国之间就会鱼死网破,所以解决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们能不能进行兼爱。

儒家“仁爱”,有等级差别

而孟子则反对墨子的这种说法;孟子认为,爱是要有等级,有差别的,一个君子最爱的人首先应该是双亲,其次,爱民众,最后才是万物;孔子还说,君子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而不需仁德的,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而不需要亲爱,而亲爱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狭义上的爱,只能够给亲人,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妻子儿女,之后才是所谓的人之老和人之幼,这就叫做“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当中,爱是要以远近关系来进行区分的,亲近的人就爱得更多,爱得更深,不亲近的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人,就爱得浅,爱得少,所以爱是有差等的。这样的一种有差别,有等级,而且有商量的爱叫“仁爱”。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观点

如此来看,儒家的这种对爱的主张反驳了墨家对于平等的执念;所谓兼爱,就是众生皆平等,也就是一种区分阶级观念的理念,既然大家都一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爱也需要一样,又为什么要讲究差距呢?为什么要讲究区别呢?所以对于儒家的观点,墨家也是反对的。

墨子说,当下的天下之所以会这样混乱,是因为国君将自己的国家与其他的国家区别对待,所以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才会有那么多剑拔弩张的战争,而如果国君能够将自己的国家与其他的国家同等对待呢?那利益问题还会是导致战争的根本因素吗?自然不会。

而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人之所以会发生矛盾,发生冲突,那是因为人总是会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将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区别开来,并且在利益的大小上付出执念,但如果人能够将自身与他人同等对待呢?那么利益也就不会是引起人们纠纷的问题了,人与人之间也就会和平共处了。

所以,他们的第一个矛盾点在于爱到底要不要有分别?儒家讲究要有等级,有分别,而墨家讲究不能有等级,不能有分别;这几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自然会引发争吵。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墨家观点揭露儒家的漏洞

儒墨两家的观点不同,戳中了儒家观点的要害,甚至揭露了儒家观点的漏洞;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学术,两个学派之间的争辩,自然不会就自结束,只会愈演愈烈。那么墨家是如何揭示了儒家的漏洞的呢?那是因为墨家就儒家“区别的爱”这一点做了文章。

儒家的“爱自己”与“孝道”的冲突墨家说,既然儒家讲究差别的爱,那么人爱自己就一定会超过爱父母;这句话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儒家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学派,君臣父子是儒家伦理纲常中,所论述的重要关系也是儒家立世的根本。

墨家的这句话却将儒家本身的孝道给推翻了,因为问题在于,既然人爱自己要超过爱父母,那么当自身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人会维护自身的利益,毕竟爱自己比较多,但在儒家的孝道观念当中,人是不可以这么做的,而且儒家本身也说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在家从父的意思就不需要我们再多说了。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大家都是清楚的,可是按照儒家对于仁爱的观点,人既然爱自己要超过爱父母,那么在家从父又有何道理呢?所以说在争论的过程中,墨家其实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这是有关于儒家立世存世的问题,儒家又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呢?

儒家的“爱”不涉及本性和伦理纲常,只是恻隐之心

对此,儒家进行了解释;儒家弟子说,墨家只不过是钻了一个空子而已,比方说,如果一个婴儿在地上爬,眼看着就要掉进井里,怕是每个人都会上去救吧!但是人上去救其实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救了一个不相关的婴儿,就能说明人爱这个婴儿与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吗?所以,儒家所言的爱并不涉及到人的本性,不涉及到伦理纲常问题,而只是一种恻隐之心。

儒家说,恻隐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要是人,或者只要是个好人就不会见死不救,在这个时候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还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同样的,在对待自己和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人们本能所考虑的自然也不是差别问题,而是本性当中的恻隐之心问题;解释了这一问题,儒家也开始寻找墨家观点的漏洞。

儒家利用“男女有别”的观点,反击墨家

儒家人说,人如果没有差别,那就没有礼义,没有礼义就不会有廉耻;就比方说男人和女人,难道不能有差别吗?当然要有,而且是必须要有,至少孟子认为是必须要有的,毕竟如果不讲男女之别,那么岂非人人都是禽兽了?而且正是因为男女有别才必须要男女授受不亲,这正是区别对待的本质。

此外,孟子为了不让墨家人继续钻空子,又说道,虽然男女之间有别,而且男女要授受不亲,但如果是你自己的嫂子掉进水里了,你拉还是不拉?孟子认为,当然要拉了,如果不拉,那就连作为一个好人的标准都达不到,又谈什么仁爱,谈什么兼爱呢?只不过是畜生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但哪怕是拯救了嫂子,难道就能够说,爱自己的嫂子和爱自己的老婆是一样吗?难道能够因为拉了嫂子这一次,就能够天天和自己的嫂子亲密无间吗?当然也是不能的。所以爱还是要有差别的,没有差别,这个世界也就混乱了。

儒家所谓的区别的爱,并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人们的恻隐之心,也正因如此,孟子才会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从没有说过妻吾妻以及人之妻;但是哪怕不是妻吾妻以及人之妻,可当别人家的妻子掉进水里了,自己还是需要搭把手的。

这就是区别的爱与人们恻隐之心之间的关系。并非是说爱要有区别就一定不能突破这种区别,而是爱是要讲方式,也是要讲环境的。

儒家认为,墨家实现不了“兼爱”

而上述的叙述也就引发了他们之间的第二个争论,兼爱的可能性;当孟子论述了恻隐之心与仁爱之间的关系之后,自然也就表明在儒家的观点中兼爱不可能实施,毕竟爱自己的妻子和爱别人的妻子当然不能对等而论,如果对等,那么将是违反道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道德都违反了,就更提不到什么爱了。

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是不可能达成的,这等同于是否定了墨家的核心主张;两个学派又怎么可能不争吵呢?可是两个学派的这种争吵会有一个结果吗?答案是不能。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因为它们的主张其实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墨家所言的理想,人人平等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吗?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吗?而孟子所言的则是一种现实,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人与人之间自然是有差别的,而且这种差别更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

讨论

儒家、墨家两个学派之间的争论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孟子主张的有商量的爱,也就是仁爱是非常现实的,毕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至少在我们现在所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当中,爱就是有区别的,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和爱陌生人,绝对不可能同等而论,所以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爱都是有区别的爱。

孟子“仁爱”比墨子“兼爱”更适合现实生活

但那哪怕我们实施的是一种有区别的爱,能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就差吗?也不能,另外,“仁爱”的环境其实能够更好地符合现实生活,能够避免在某些不情愿的环境当中产生道德绑架,更容易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哪怕如此,我们也不能说墨子的观点没有道理,其实墨子的观念才是我们人人心目当中的理想环境,我们总说向往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甚至连狗都不咬人的生活,大家互惠互利,互相帮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过着桃花源里的生活,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所憧憬的吗?

毕竟每个人都不想纠结的生活,也不想在每天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道路上奔波,而墨子的观念不正符合了我们心目当中的愿望吗?所以,孟子的观念是现实,墨子的观念则是理想,我们不妨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加贴合于孟子的观念,但也要往墨子所提倡的理想环境而努力,或许这样我们的生活就能够变得更好一点。

小结

因此,其实儒墨两家的争论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结论,他们讲的都有道理,只不过孟子是偏向于现实,抓住了道德的可能性,应用在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兼爱与仁爱皆为大爱,儒家与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而墨子则是抓住了道德的超越性,将道德和爱,理解成了凌驾在现实和利益之上的另一种思想观念;事实上,这也是墨家观念当中的精华,我们常常说,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求我以德报怨呢?但什么墨子就可以,在墨子的观念当中也就能够做到。

试问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德报怨,那怨恨还会不会存在呢?大概率不会了。所以墨家的观点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也自有它可取的地方。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