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海英画
多家媒体报道,广东汕尾海丰县的一条路面上不久前出现了长300米的“奇葩”减速带,开车经过的司机们感到“一跳一跳”,被迫体验“震颤式按摩”。
报道中说,减速带所在的海丽大道西匝至永安达路段,因为又长又宽又没有交通灯,过往车辆车速往往过快,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海丰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设置减速带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但由于时间紧,他们和施工单位之间并没有图纸交接,“只是通过电话口头指示,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方对减速带的设置方式存在误解”。问题曝光后,海丰县交通运输局马上整改,铲掉了大部分减速带。
300米长的减速带,像搓衣板一样铺在路面,有网友看到视频后甚至称不如去申请世界纪录。玩笑归玩笑,“奇葩”减速带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先说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即使在施工前双方存在“误解”,难道完工后就没有验收?毕竟,道路工程关系到交通出行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了解决交通事故频发而上马的工程,从启动到施工再到投用却如此草率、如同儿戏,这反映出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怎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由此带来的财政损失又该由谁负责?
再说施工方。只接到“电话口头指示”就能立即行动、火速完工,可见施工单位与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关系“不一般”。按理说,这样的施工单位应该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哪怕听到“铺设300米长减速带”这样的要求,也应有所质疑,又何谈“误解”?然而,这样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常识的低级错误,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为什么?一次性建几百米的减速带,对施工单位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反正政府埋单,管他合不合理!而如今,一建一拆,收入翻番,何乐不为?
有人说,“奇葩”减速带只是由于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作风不实所带来的“乌龙事件”。细想起来,远不止如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