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蓟州分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一村一警”工作,坚持“民警围着百姓转,警务跟着民意走,工作贴着民生干”,努力把一件件“小事”办成“贴心事”,用真情付出温暖百姓心田,用责任担当拉近警民距离,共同描绘平安和谐的美好画卷。
“特殊时期”关注“特殊人群”
“肖警官,能遇到你是我的福气!”
一大早,村民张某来到东赵各庄派出所,将一面锦旗送到包村民警肖克健手中。
“一村一警”工作开展以来,肖克健多次进村走访,村民张某很快引起了他的关注。张某曾是服刑人员,和妻子都有吸毒史,如今待业在家。“这样一个家庭,肯定有不少难处。”肖克健决定伸出援助之手。
第一次走访时,张某的态度有些冷淡。肖克健没有放弃,有时间就去串门,和张某夫妇谈心,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张大哥,现在出门不方便,我们过来看看你,有啥困难你就说!”疫情期间,考虑到张某家庭的实际困难,肖克健与村干部多次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点一滴的真诚举动,温暖着张某的心,也赢得了他的信任。
“他们就是看不起我!”7月初,张某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口角起来,继而发生推搡。肖克健闻讯赶来调解,张某满腹委屈,一个劲儿地诉苦。
“我可从来没有看不起你!”肖克健看着张某的眼睛,认真地说:“张大哥,要想堂堂正正做人,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这样心里才敞亮。邻里之间有矛盾很正常,关键看你如何处理……”在肖克健劝说下,张某和邻居握手言和,表示今后要积极乐观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尤其是特殊群体,有时一句暖心的话,就能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这是东赵各庄派出所所长赵靖经常说的一句话。
“民警同志,您帮帮忙,让我看儿子一眼就好,我不放心啊……”看着刘大娘渴望的眼神,赵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刘大娘的儿子正在狱中服刑,由于疫情原因,母子俩很长时间没能见面。刘大娘日夜思念儿子,向包村民警赵靖求助。
“大娘,我知道您想儿子,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咱得遵守规定。这样吧,您有啥想对儿子说的,我一定帮您带到。”从此,赵靖成了刘大娘和儿子之间的“传声筒”,刘大娘安心了,服刑的儿子也倍受鼓励,“民警同志,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去孝敬爸妈!”
真心实意办好一件件“小事”
“小曹,你快来村里,有个孩子和家人吵架后跑出去了,怕是要出事!”傍晚时分,下仓派出所包村民警曹剑桥接到村干部打来的电话。
“别慌,你们先找找看,我这就过去!”曹剑桥在路上了解到,离家出走的孩子叫亮亮(化名),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与母亲发生争吵。亮亮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家人担心他会轻生。曹剑桥赶到村里时,亮亮的母亲正在焦急拨打孩子的手机,“没人接啊,这可咋办……”曹剑桥要来亮亮的照片,嘱咐村干部对其母进行安抚,之后与同事分头寻找。
好在亮亮没有走远,很快被民警找到。面对这个一脸委屈和愤怒的少年,曹剑桥耐心劝导,“有啥事和我说,我帮你解决。我跟你说,我上学的时候成绩还不如你……”曹剑桥不讲大道理,而是聊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像邻家大哥一般耐心开导。经过一番“话疗”,亮亮解开了心结,回家与父母相聚。
回到派出所时已是晚上7点多,曹剑桥还没顾上吃口饭,又一起警情接踵而至。“老头子走了好久,一直没回来,急死我了。”村民周大娘因病卧床多年,其老伴当天下午外出后一直未归,周大娘非常担心,于是报警求助。曹剑桥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寻找,发现周大娘的老伴并未走远,一直在村里下棋,因过于投入而忘了时间。
见老伴平安归来,周大娘喜极而泣,“民警同志,多亏了你啊,老头子要是出点啥事,我也活不了了……”曹剑桥握住老人的手轻声安慰:“大娘,我已经替您‘教育’过大爷了,以后要按时回家,可不能这么吓您了。”听了曹剑桥的话,老两口都笑了起来。
虽然一身疲惫,但曹剑桥的心里却无比充实。他深有体会地说:“要把‘一村一警’落到实处,就得扎根在群众当中,让群众感到民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
救助群众“该出手时就出手”
“民警同志,有个老大娘坐在路边好久了,脸色不太对,你们快去看看吧。”包村民警耿晟育和同事入村开展防电诈宣传时,有村民跑来反映情况。
“在哪儿?快带我过去。”耿晟育和同事赶到现场时,发现那位老人面容憔悴,无法站立。“等救护车来怕是要耽误,赶紧送医院!”耿晟育当机立断,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上了警车,驱车直奔医院。
途中,民警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对方立即赶来和警车汇合,将老人扶到了自己的车上,并给老人服用了药物,缓解心脏不适。“民警同志,我妈心脏一直不太好,这次真是谢谢你们了!我们这就去医院。”
考虑到当时的路况,耿晟育放心不下,“这样吧,我们在前面开道,你跟在后面,尽量别耽误时间。”就这样,警车一路护送老人到了医院。老人的儿子非常感动,向耿晟育深深鞠了一躬。
对于耿晟育来说,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每一次他都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7月2日,耿晟育在村里巡逻时,发现一位外来的聋哑老人,神情有些异常。耿晟育找来纸笔,让老人写下自己的情况。原来,老人来自河北省承德市,因琐事离家出走,此时已身无分文。
耿晟育马上联系老人原籍的派出所,确定了老人的身份。接着,他垫付了住宿费,安排老人住进农家院,并叮嘱农家院业主多加照顾。
次日一早,耿晟育把老人送到车站。临别之际,他递给老人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已经通知您家里人,会有人去车站接您。路上注意安全,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乱走了。”一笔一画中饱含着真切的关心。老人虽不能言语,但是眼里的泪光、频频作揖的双手,都在表达深深的感谢。
在蓟州大地,“一村一警”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民警们以饱满的热情、朴实的作风,风雨无阻地穿行在田间地头,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拉近了和乡亲们的距离,在打造“平安村”的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