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氨是中度危害介质 经常跟液氨一块,吸了氨气怎么办?

2020-10-02知识11

氨气是易燃易爆介质么 液氨严格来说不是易燃易爆,但环境影响它会变易燃易爆具体如下: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

氨是中度危害介质 经常跟液氨一块,吸了氨气怎么办?

氨的危害

氨是中度危害介质 经常跟液氨一块,吸了氨气怎么办?

介质毒性为轻度危害的,其最高允许浓度不能超过多少 10mg/m3毒性介质分级【classific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具有职业度性毒性危害的物质或流体。根据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知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将化学介质划为极度危道害、高度危害、中度专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无规定时,按下述原则确定危害程度:(1)极度危害(属I级),最高容许浓度为;(2)高度危害(II级),最高容许浓度为0.1~;(3)中度危害(III级),最高容许浓度为1.0~;(4)轻度危害(IV级),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氨是中度危害介质 经常跟液氨一块,吸了氨气怎么办?

经常跟液氨一块,吸了氨气怎么办? 氨的毒性界定HG 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氨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GB 5044-09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氨为 Ⅳ级(轻度危害)GBZ 230-20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代替GB5044,但未明确氨的危害程度 仅提出了判断标准其他参见文摘《氨毒性分级的界定标准》职业接触,应做好劳保措施。如果只是短期或者少量,也不必惊慌。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

有毒介质的毒性如何划分? 答:介质的毒性程度分为四级,即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四种。极度危害为Ⅰ级;最高容许质量浓度<;0.1mg/m3;高度危害为Ⅱ级:最高容许质量浓度为0.1?1.0mg。

氨是一种什么物质,对人体有多大伤害?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除去。

氨气有毒吗? 氨气有毒的。1、氨2113的刺激性是可靠的5261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4102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1653的氨会难以察觉。2、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3、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扩展资料:1、氨气的熔点是-77.7℃,沸点-33.5℃;极易溶于水(1:700),自燃点651.1℃,临界体积72.47cm3/mol,临界压力11.2mPa,临界密度0.235g/cm3,临界压缩系数0.242,临界点132.4℃,空气中爆炸低限含量16.1%(φ),空气中爆炸高限含量25%(φ)。2、工业上制氨气是以哈伯法通过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化合而制成的,氮气主要来源于空气;氢气主要来源于含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从燃料化工来的原料气含有硫化合物和碳的氧化物,它们对于合成氨的催化剂是有毒物质,在氨合成前要经过净化处理。3、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4。

氨气中毒有什么危害? 氨气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吸入人体,少部分为二氧化碳说中和,余下的进入血液,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

氨气中毒有哪些危害和预防方法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

#养生#健康#呼吸道疾病#氨气#氨气中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