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小镇火车头特写
人民网郑州9月25日电(徐驰)丝丝细雨中,一列古朴的绿皮火车“行驶”在一片青山中。信号灯、标志牌……让人如同真的来到了一个乡间车站。
“在抖音上看到这儿是个网红打卡地,深山里的铁路小镇,来了一看果然很有特色,空气好,环境美,孩子也喜欢火车,准备多待几天。”来自郑州的游客刘先生说。
在高铁朝发夕至的今天,地处深山的洛阳栾川县仍有不少老年人从未见过火车。对他们来说,青山绿水不是风景,大厦火车才是。在这里,一条铁轨、几节绿皮火车,带出了许多脱贫故事。
2012年,国铁集团定点帮扶栾川县脱贫。经过多方考察,国铁集团决定利用新南、王坪两个村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铁路小镇,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他们把洛阳车辆段淘汰的两节车厢、一节车头运到这里,又提供技术人员铺了将近100米的轨道,并把车厢内部改造成了可供休息、茶饮的场所,一举多得。
新南村是扶贫搬迁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村子旧址是一片乱石滩,刚搬下来时,只有沿着河边一排简陋平房。“那时候太穷了,别村的妞一听相亲对象是新南村的,就不再接触了。”村民贺双丽说。
如今的新南村今非昔比。这一切离不开“铁路”“火车”和扶贫干部。
王延辉是国铁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机务段整备车间副主任,受组织指派,他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2018年,初到新南村,有过扶贫经验的他就因地制宜,在脑海中有了未来的规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农家宾馆,把景区的游客吸引到村里吃住,可以在旅游经济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王延辉马上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建设农家宾馆。新南村党支部书记王朝介绍,改造农家宾馆时,村里协调贷款,铁路单位为每户补贴3万元,但村民怕赔钱、怕背债、怕没有游客来,都不敢建。
“刚开始,一接到王主任的电话我就发愁。”村民苏建立说,“我在外打工,是真不想参与呀,万一全赔光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王延辉知道,穷怕了的村民不敢轻易尝试,只有先显出效果,大伙才愿意参与。他结合自己单位的铁路元素为这个村子打造旅游特色,积极和自己所在的国铁郑州局集团协调旅游资源,公司在新南村铺上了废旧钢轨,拉来了报废的火车头和车厢。有了“铁路”、有了“火车”,沉寂的大山“活”了起来。
49岁的村民乔玲成了大山深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里第一个开起农家宾馆、农家餐馆和副食店。装修差钱,王延辉主动借给她1万元。十多户贫困户,王延辉协调借给他们20多万元用于改建农家宾馆。
“去年开了将近两个月挣了两万多,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五一才开始试运营,到现在挣了4万多块,俺是真高兴。”乔玲说。
铁路小镇建成后,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村里协调贷款改造农家宾馆,铁路单位为每户补贴3万元。20户联排的农家宾馆很快完成了装修。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从五一到现在,俺算了一下也有三万多元的收入,可不赖。”看到乔玲赚到了钱,贫困村民张留军主动改造自家房子为农家宾馆,顺利实现了脱贫。“俺这辈子也没想到有这机会,腰包也鼓起来了,俺现在干事劲头足得很。
追求美好生活永不止步。在山腰间,王延辉又带着村民建设生态农耕体验旅游项目。他想丰富铁路小镇的旅游内容,不但要吸引人,而且要留得住人。新成立的新南水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村民们开设的农家宾馆归口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定价、统一培训。新南村还整合开发了水上乐园游艇、火车咖啡厅、新南餐厅等集体产业项目,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延长服务链,提升小镇旅游服务质量。
“我希望未来的‘铁路小镇’越来越好,能够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王延辉的话语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2018年,工人正在对新南村的旧房进行升级改造
在铁路资助下,新南村农户改造一新的“铁路人家”农家宾馆
曾经的新南水岸
现在的西南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