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2020-09-25新闻10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李世民

李唐是在隋末纷乱的战火中脱颖而出,最后降服了群雄以后建立起来的。几十年的兵燹,真可谓山河破碎,血流成河。

李渊建立唐朝以后,开始修整这个千疮百孔烂摊子。但是还没等收到多大的成效,就江山易主,换李世民来治理了。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励精图治,首先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内外政策。

对内,劝课农桑、休养生息,使得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

对外则开始攻灭东突厥、薛延陀,降服西域,设立安西四镇,被北方各族共尊为“天可汗”。

这一番动作之后,他觉得已经为唐朝的百年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唐朝地图

但伟大的君王从来不会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这一点上,必须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才行,而李世民正好具有这种眼光。

此时他的着眼点落到了遥远的辽东,那里是高句丽占据的地区。当年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而不果,现在,李世民要对他进行讨伐了,以建立不朽功业。

公元645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统十万唐军精锐,分水陆两队同时进攻;并且号令新罗、百济、奚、契丹、靺鞨这些归顺的部落,配合唐军的行动,分道进击高句丽。

唐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破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城,打到安市城时,双方在这里形成胶着状态。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出兵

高句丽在得知唐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也组成自己的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计有高句丽军队,还有其治下的泊咄、安车骨、白山靺鞨等部落,共同抵抗唐军。其中,最为积极的当属白山靺鞨。

靺鞨,又称“靺羯”,是个很古老的民族,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 到了唐代,分裂为七个部落,分别为粟末靺鞨、泊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

相比于其他靺鞨诸部,白山靺鞨居于长白山地区,在地理上,距离高句丽最近。地理上的靠近,加深了他们和高句丽的交往,同时也密切了双方的政治联系。

当时高句丽联军由北部的傉萨(相当于唐朝的都督)高延寿和南部傉萨高惠真合成,总兵力达十五万,驰援正被唐军围困的安市。

而此时围困安市的唐军,却只有六万众。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高句丽

虽然李世民手下兵力较少,但都是精兵。两军一相遇,唐军表现极为神勇,硬是把兵力优势的高句丽、靺鞨联军,杀得死伤过半。

七月二十二日,双方又发生一场激战,高句丽军被斩首两万余级,另有四万余部被唐军围困。

二十三日,见突围无望,高句丽援军主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士卒三万六千八百人投降。

此役收获颇丰。一下子取得这么大的胜利,李世民有一种成就感。下来就是对俘虏的处理了。

李世民处理高句丽俘虏时,显得非常的宽宏大度。把俘虏中“简耨萨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也就是说,把他们头头脑脑的,都他们编入自己的麾下,授以武职,然后先带到中原安置;其余人都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平壤老家。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激战

高句丽的战俘处理完以后,就该轮到那些靺鞨士兵了。大家以为也会像刚才一样,该收编的收编,该放的就放掉就完事了。谁知此时李世民脸色突变,和平素以豁达著称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命令“收靺鞨兵三千余,悉坑之”。就是下令将白山、泊咄、安车骨三部靺鞨兵三千三百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这在李世民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是很罕见的暴行。

为何李世民做出这种极端决定呢?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杀俘

他处于以下几种考虑:

一、靺鞨士兵曾经让李世民十分头疼

在高句丽联军中,靺鞨族士兵虽然人数较少,但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的士卒精于弓马骑射,且逞勇好斗。凭借娴熟的骑射和高昂的士气, “每战,靺鞨常居前”,就是说每次攻击唐军他们都一马当先打头阵,死心塌地跟着高句丽,跟唐军血拼到底。

还有就是靺鞨骑兵对唐军的不断袭扰。他们常使唐军腹背受敌,屡遭袭扰。尤其对唐军后勤补给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平时要想消灭这些靺鞨骑兵,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俘获如此多的靺鞨骑兵,唐太宗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虎归山?

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故此李世民才会怒不可遏,对他们下了死手。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靺鞨骑兵

二、太宗皇帝要借靺鞨俘虏,杀鸡儆猴、敲山震虎

靺鞨士兵就是再骁勇善战,由于是个小民族,而且还分裂成许多小部落,所以在唐朝和高句丽相争时,说白了他们只不过是双方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太宗贞观二年,乃臣附,所献有常,以其地为燕州。帝伐高丽,其北部反,与高丽合。” (《新唐书·卷235·黑水靺鞨》)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年的整个靺鞨,很早之前已经归顺唐朝。并且朝廷在他们的居住地区设立燕州,属于唐朝的属地。

高句丽兴兵作乱时,他们其中的一部分看不清形势,悍然跟着高句丽人出兵攻打唐军。因此让李世民非常生气。所以他们对唐朝来说是就是叛臣。

两军对阵,李世民对对垒的敌人,表现出正常的尊重;但是对背叛者,就没有那么多的仁慈可言了。

何况这次征高丽,唐朝治下北狄各族新罗、百济、奚、契丹、靺鞨都有随从唐军出征的士兵,如果不严惩背叛者,就不能使自己的“羁縻政策”得到顺利实施,也无以警告后来者。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杀鸡儆猴

三、用刚柔相济的手段,起到瓦解敌军的作用

当时唐军屯兵于安市城下,攻城日久毫无进展。为解困局,唐太宗既想用铁血手腕,震撼敌方的抵抗意志。又想以怀柔手法,收服高句丽的人心,令其感恩怀德。

但是,这个尺度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果为了震慑敌人,杀掉了高句丽俘虏呢?那就会激起高句丽同仇敌忾的情绪,以及誓死不降的决心。

所以李世民在安市城下,宽宏大度地赦免高延寿、高惠真等降将,释放高句丽俘虏。只为感化民心,让高句丽民众知晓,若降必受优待,可保性命无虞。

同时,唐太宗又无情地活埋了全部靺鞨战俘,就是要瓦解高句丽的抵抗意志,让敌众明白,抵抗唐军,断无生路。

白山靺鞨等部只是高句丽的附属、仆从,并非高句丽本族百姓。即便杀光了靺鞨战俘,高句丽人也不至有丧亲之痛,也不用担心会激起敌众的反抗情绪。

李世民此举确有欺软怕硬之嫌。可谁叫在唐朝和高句丽两雄相争的格局中,寄人篱下的靺鞨人,没有什么话语权可言呢?

可怜的靺鞨战俘,就这样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成为李世民玩弄杀鸡儆猴游戏中的一只样品鸡!

李世民征高句丽,撤兵时向守城敌军致敬,却绝不轻饶靺鞨俘虏

班师

可惜李世民的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计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唐军于安市城下,覆灭高句丽援军,尽屠靺鞨俘虏后,“高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但坚守安市的城主,并没有被唐太宗的恩威并施吓倒,他们众志成城,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唐军久攻不下。

此后,深秋将至,辽东一带早寒,草枯水冻,军粮将尽。九月十八日,李世民被迫下令,班师还朝。

李世民的高句丽征途,就因一个小小的安市而功亏一篑,从而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但准备回师的李世民是如何对待敌手的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军班师时,“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上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

虽未能攻克安市,李世民却由衷敬佩安市城主,临走时赐给他们许多物资,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敌人的敬意。

这大概就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参考资料:

《新唐书》宋·宋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隋唐#李世民

qrcode
访问手机版